青峰郡位于齐国东南,临骊江,民风淳朴,一年四季如春,正是避暑驱寒的好去处。

    三十年前,许老将军率领许家军连破云方国十二关,班师回朝后,先王便将青峰郡作为封地赐给了许家以示嘉奖。那时齐国各地都流传着一首诗:“银枪荡平十二关,空城风雪遗孤魂。撰策三百九十卷,卷卷留得青史名。”这首打油诗里其实提到了两个人,其中一位是许老将军,另一位便是当时的左相秦江。这两人一文一武,是齐国最耀眼的两颗明珠,可惜时光荏苒,老许将军如今已鬓发斑白,在家中颐养天年,而秦江早在当年図武门宫变中葬身火海,只余那三百九十卷策论流传世间。

    一座临江小筑内,温和的阳光穿过打开的窗洒落在书桌上,映亮了泛黄的书卷。

    林玉琅伸了个懒腰,合上书卷,蓝色封面上赫然写着《三百九十卷》,正是当年秦江所撰之书。她揉了揉眉心,懒洋洋地靠着椅子,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直接用书的卷数来命名,这位秦相,当真是个有趣的人。

    春燕端了碗梨汁进来,见林玉琅一副慵懒模样,笑道:“小姐在看什么书呢?”她跟在林玉琅身边这么多年,可不曾见她翻过几本书。

    林玉琅抓起桌上的书晃了晃,道:“我昨天从书房翻出来的,看了几篇,却觉用词诙谐讽刺,比起那些诗书大家写的酸文好看多了。”

    春燕瞧了眼书名,轻“呀”了一声,随即笑道:“这本书,当年奴婢倒是常常听到老夫人给老将军读呢。”

    春燕她娘是许府的管家,所以春燕十岁前都是在许府的,后来才跟着林玉琅去了林府。

    林玉琅一听到关于外祖母和外公的事,便来了兴致,于是用手撑着下巴,问春燕:“我怎么不知道外公还喜欢看书?”外公年轻时家境贫寒,才去从军,一步步立下军功,有了如今的地位,只是大字却不识几个,哪里还会看这些策论?

    春燕将梨汁放在桌上,摇了摇头,道:“这奴婢便不知道了,只是老夫人读起这书时,老将军便会潸然泪下。当时我只不小心瞧见了一次,后来便未曾见过了。”

    林玉琅点了点头,心中却越发疑惑了。外公性子刚烈,长这么大,除了外祖母和母亲去世,她还未曾见他落泪呢。莫非这其中缘由与那秦相有关?

    “这几日夜里,总能听见您咳嗽,奴婢便炖了梨汁,小姐不如趁热喝了。”

    林玉琅端起梨汁,无奈一笑:“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是老毛病了,哪里好得了呢。”

    三年前,她在宋府前咳血晕死过去,又因思念宋辞过度,结结实实大病一场,后来便落下了病根,每逢秋冬,夜里便会咳嗽不止。后来听说青峰郡气候宜人,益于养病,便来了这儿的许家别庄。许是远离世俗烦扰,病情倒是当真稳定了,只是偶尔夜里还是会咳上几句。

    春燕哪敢再提起她的伤心事,只得内心暗道:说到底心病还须心药医,可那人早已变成一把齑粉,又如何解心结呢?

    林玉琅喝了两口梨汁,便将碗搁在一旁,拂了拂袖子站起身,往门外走去。

    这临江小筑是许家的别庄,临江而筑,前头是波涛汹涌的骊江,后方是一片青葱山林,不比乾垣的热闹繁华,倒是幽静怡然,连空气中都带着湿润的草木气息,不由令人心旷神怡。

    林玉琅大吸了一口气,又舒展一番四肢,对春燕说:“今日天气不错,不如到后山打猎去。”

    春燕笑了笑,道:“那奴婢这便遣人准备骑装和马匹。”

    林玉琅微微点头,半眯着眼瞧着半空中的太阳。

    山林中古树参天,溪涧潺潺,磐石上青苔斑驳,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光束,还能瞧见飞扬的尘埃。

    林玉琅一身轻巧束腰骑装,手挽弓箭,长发利落束成高马尾,面容娇艳明媚,唇角勾着浅笑,一双清亮的眼转来转去,如一头狩猎的豹子。

    这后山无凶猛野兽,兔子山鸡却是不少。一开始一行人还骑着马,后来山路越发崎岖,索性将马留在了山下,徒步进山。

    一旁的侍从指了指左方,轻声道:“看,那儿有只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