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父和三姑赶着中午饭点儿到的。

    实际上,三姑父家离我们不远,仅隔着东面儿的大山,通过东山口过来应该比大姑父他们早到。但是,人家就是不早来,而且带的节礼也是最差的。

    年年如此。

    没办法,人家三姑父家族牛叉,最差的也是村里生产队副队长,到了家里跟大爷似的。若不是有二姑父这个国企车间主任压着,到我们家就差供起来了。

    虽然我看不惯,也很不待见,但是奶奶和大妈很吃这一套,即便是热脸贴冷屁股也是高高兴兴的,甚至还是倍儿有面儿的事儿。

    好吧,她们的操作我很快就懂了。

    奶奶和大妈是希望把三堂姐嫁给三姑家同龄的援军表哥,而且三姑父一家也有这样的想法。

    二姑父早就被家里老封建传统气的无语了,也懒得搭理他们,就坐在旁边生闷气。

    二姑父来了个眼不见为净,对拍马屁的大姐道:“走,二姑父教你骑洋车子。”

    这个年代谁不喜欢自行车儿。

    大姐揽着二姑父的胳膊就往外走,道:“谢谢二姑父。”

    大妈不乐意了,也喊道:“大红,你也跟你二姑父学骑车子去呀,那可是你未来公公。”

    二姑父脸都绿了,道:“大嫂,我说过八百六十遍了,现在是新时代,不允许近亲结婚。”

    奶奶不以为然的道:“二姑爷,你竟瞎说,我们村儿张文举娶了他表妹不也没人管吗。”

    大妈也就着话茬儿道:“我妈家……”

    二姑父无言以对,气的一甩袖子就走了,也没在教谁骑车子了,而是跑到我们家逗小妹了。

    唉,在这个时代,小妹这样干净利索的娃娃农村少见不说,就算乡镇县城也不是主流。再加上营养跟得上,粉嘟嘟的小脸煞是可爱,拿下喜欢小孩儿是二姑父才特长。

    小妹在自己家就有出息了,开始给二姑父背唐诗,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睡觉少喝水,晚上不尿炕。”

    我一捂额头。

    我记得只说过一次好吧,她怎么就记住了。

    二姑父笑喷了,问道:“小妹,谁教的。”

    小妹得意洋洋的指着我道:“三哥,背了给好吃的。”

    二姑父看到我的窘态更加开心了。

    我无力的反驳道:“我教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