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这时候爆发出了强大的骨气,居然没有找大爷爷过来撑腰,而是自己担下了所有,或者说这一刻确实应该他买单。

    爷爷来到我们屋里,并没有觉得多难堪,而是开门见山的说了正房发生的事儿。

    母亲似乎预料到了,表现的很平静,倒是父亲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喊道:“我去问问他杨国栋想干啥呀,无法无天了!”

    “把我大伯也招呼来,不行就请村委。”

    母亲拉了父亲一把,道:“爸,你们娘四个是直接跟我们吃,还是另起火?”

    “上回我都说了,养活你们俩,我们家儿心甘情愿。”

    “还有占红、占霞,都大了,懂事儿了,就当还他们两口子搭小照顾我们两口子的恩情呗。”

    爷爷脸色好了很多,放心的长出一口气,愧疚的道:“都是我没本事,这么多年让你们两口子受委屈了。”

    父亲情绪化依然很激动,道:“爸,这事儿不能这么算了,那可是你们两口子的”

    爷爷打断父亲的话,道:“他也委屈,当年凤云孩子掉了,家儿没条件儿,要不也不至于他们每个儿子挑大梁。”

    父亲和母亲同时沉默了。

    是这样的时代,没儿子就少了底气。

    儿子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其实,在农村还是挺明显的。

    其中需要劳力只是其中之一。很多都是闺女的家儿,没有嫁在本村的闺女的话,农忙的活两口子最先开始干。等快结束了,闺女和姑爷来收尾,然后还要吃一顿,最后拍拍屁股走人。

    没办法,姑爷那边也有一家子人,也有那么多活儿得干,两者选择就老丈人家的延后呗。

    当然,搞对象,或者刚结婚的时候另当别论。

    有儿子,尤其成年,或者已婚,农活绝对可以做到不操心,甚至不管干的都比比皆是。

    其次,农村会有纠纷,甚至出手打起来。如果有儿子,往屋里喊一声,出来不一定帮忙打,但是有立场的拉架可以吧。这时候谁吃亏。

    然后,姑爷们来了,人家一道歉,赔偿一些医药费。但是,这口气儿顺的过来吗?

    至于没有接户口本儿的,人越过越少,尤其是岁数大了孤单等等。总之,农村人重视儿子不仅仅是重男轻女吧,还有很多其他现实因素。

    所以,在爷爷心里,我们家总是亏欠了大伯两口子一些。

    爷爷换了话题,道:“我们还是自己起火吧,粮食跟你们借点儿。”

    “开春儿让老大出去盖房子,跟你们一块儿搬走,房子留给大红和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