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七百一十九章 开疆拓土的岔路口
    杨改革正沉思着如何动用庞大的边军这股力量,盘算着如何利用蒙古皇协军,却听见毕自严道:“陛下,动用边军和皇协军协助作战?……陛下,若是对付林大汗尚可,可要对付黄台吉,怕就危险了……,陛下莫不是是要缩减精锐,以节省开销?”毕自严听了袁崇焕的介绍,立刻问道,他倒是以为,皇帝是被庞大的军费给压得喘不过气来了,有意缩减精锐的人数,以近乎免费的战力来代替精锐作战,毕自严身为户部尚书,也是知道皇帝在军费上花了多少钱的,所以,下意识的就觉得是这个原因。

    “呵呵呵……,是,也不是……”杨改革看了看毕自严,笑着说道。

    “……那,陛下的意思是?……”毕自严不解的问道,毕自严现在一想到皇帝那庞大的军费开销,就觉得头疼,更是心疼。

    杨改革倒是笑而不语,这个事,实际自己以前就提及过,如今不过是时机成熟,正式的启动罢了。

    “……噢,陛下的意思是……,陛下不是要缩减精锐?而是……”毕自严先前只是下意识的以为皇帝承受不起军费的压力,不得已要削减军费,减少精锐兵力的人数,以节省开销。可他也是帝党,也是皇帝的心腹,跟着皇帝办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对皇帝的计划也是知道很多的,见皇帝否认,立刻回过神来,皇帝这绝不是要缩减精锐的兵力,而是要做别的……,毕自严吃惊的看着皇帝,大明朝难道真的要从此刻起,进入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这种“突如其来”的事情,让早有心理准备的毕自严不太太适应。

    “呵呵呵……不错,如今黄台吉实力大损,林丹汗貌似也拿不定主意,还在观望,朕以为,该是到了我大明大显身手,开疆拓土的时代了……”杨改革笑着说道。

    开疆拓土,这个名词,虽然在场的人不陌生,也有听过皇帝提起过这方面的事,可这事真的要发生了,众人才觉得,这个词,是多么的陌生。在场的几个人,神情无不是怪怪的。

    场面一下子就陷入了沉默,开疆拓土!这个名词,多久没出现在大明朝了?大明朝自从攀上顶峰之后,就只有不断退缩的,以前大明能够深入大漠,后来退守边墙,交趾那地方,以前也曾一度纳入明朝的管辖,可后来也丢掉了,到这些年,又几乎将整个辽东丢掉。明朝这些年以来,都是不断的收缩,开疆拓土根本和明朝无缘。如今猛然提起开疆拓土的事,众人一时接受不了。

    杨改革倒是笑吟吟的看着众人,没有立刻催众人说些什么。

    好半响,这个沉默才被打破。

    “……陛下,臣这不是在做梦么……,开疆拓土,臣这把年纪了,还能看到我朝开疆拓土的一天,老臣,……老臣真的是……”韩爌感慨道,几乎要落泪了。韩爌也是古来稀的年纪了,活得够久,几乎活了三分之一个明朝,对明朝的状况最是清楚,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这七老八十了,还能看到大明朝开疆拓土,焕发生机的这一天。这心里的滋味,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可谓百味杂陈。

    若是以前皇帝告诉他,要开疆拓土,他必定坚决反对,必定骂皇帝不识时务,不知好歹,异想天开,可和如今的皇帝相处久了,韩爌知道,皇帝这绝不是说得好玩的,也绝不是无知和异想天开,必定有着一波接一波的手段,让那些开疆扩土出来的土地牢牢的掌控在手上,并且不断的创造财富。熟悉皇帝的韩爌知道,如今的开疆拓土和以前开疆拓土完全是两码事,以前开疆拓土得到的土地那是蛮荒之地,开疆拓土的性质是糜费,而如今,即便是再贫瘠的土地,皇帝也能给他榨出油来,如今的开疆拓土,完全就是赚钱的买卖。

    在场的几个人也多少醒悟过来,皇帝说这个事,可不是什么节省兵费,而是如今的战略态势到达了一个转折点了,从此,大明即将迈入开疆拓土的时代。

    在场的人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件事,实在是无法想象历史会如何评价这一刻。

    “……陛下……,果真是要开疆拓土了吗?”毕自严长叹一口气,以一种复杂的眼光看着皇帝,这件事,尽管毕自严有着心里准备,皇帝也一再向他描绘开疆拓土的美好,可毕自严心里,仍然是有着不小的疑惑,内心更是复杂。

    杨改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人,郑重的道:“不错,击败了东虏,将东虏赶入草原,夺下东虏老巢,我大明就必定进入一个新时代,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不是我大明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去的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大明没有选择的余地,除了知难而进,替身而上之外,别无他途……”。

    开疆拓土时代的来临,确实有些突如其来,杨改革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回想起自己刚到明朝来时那会的懵懵不知;回想起自己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而焦头烂额;回想起为了挽救明朝的命运想尽千方百计,更是犹如在梦里。这前一刻,自己还在为了生存而努力,可这后一刻,自己却走到了一个新的,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面前。而自己,即将开启这个时代。这命运,确实是很奇妙,让人唏嘘不已,感叹命运无常。

    杨改革心里也是不住的感慨,再次为命运的奇妙而感慨。此次和黄台吉大战,实际都是以精锐对精锐,仗打得很简洁,杨改革并没有让边军和皇协军掺乎,一来是怕他们承受不住战争的压力,给黄台吉送菜;也是为了节省军费开销,虽然这些人不用给军饷,可战争的消耗也是不少的;也是在为这一天等待时机。

    以前是精锐打仗,进攻的距离,也不远,顶多不过三百里,所以,仅仅用精锐就可以了,反而精简和节省了粮草运输之类的麻烦,都是精锐,则敌人不敢轻易的下手,打仗的胜率就高得多。

    可如今要深入大漠,也就是说,随着战事的推进,这交战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广,打下来的地盘,也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占领和控制,这种情况下,还完全依靠精锐,就不太靠谱,精锐的力量被无限制的分散,这精锐也就精不起来了,所以,日后打仗,必定会有更多的辅助兵力介入,也就是如今的边军和皇协军介入才行。

    他们或许战力不行,抗不住太强的战争压力,但防守和控制地盘,还是没问题的,在精锐的弹压下打仗,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辅助兵力介入战争,实际就是一个向外扩张的动作,因为边军也好,皇协军也好,他们不可能无偿免费的为谁而战,他们都是要靠财富来喂养的。而显然,杨改革光是承担精锐的费用就已经相当吃力了,自然不可能再承担这些辅兵的费用,要是这样,不用打仗,杨改革自己就被这些人吃趴下了。杨改革不可能自己掏钱喂养这些人,但这些人又必须有财富来喂养,那就只有不断的掠夺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土地了,所以说,打败了黄台吉,辽东的战事一旦有辅兵介入,实际,历史已经走到了另外一条路。一条不断扩张,不断掠夺的道路。

    “……打败了东虏,收复了辽东,实际,并未算完,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辽东以北,还有更多的土地,还有更多的部落,这些,都是需要清剿的,这些土地,都是需要占领的,……还是那句话,如今辽东的土地会越来越富庶,若是这么广大土地我大明置之不理,要不了多少年,就必定会重新养一个接一个的东虏出来,一个东虏就把我大明搞得灰头灰脸,损失了百万人口,银钱无数,岂有再让东虏壮大的道理?所以说,这些地方绝不可像以前那般放任,必须牢牢的掌控在我大明手里……”杨改革的眼睛里,闪烁着惊人的光芒,杨改革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了。

    “……除了辽东,这广袤的大漠,也是需要清剿的,说实话,我朝每年耗费如此之多的军费去防备蒙古人,还不如将这些土地收入囊中,将战线延伸到千里之外……”杨改革不断的诉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