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市舶司
    “奴婢张得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带领着众人跪过一次之后,张得安来伺候皇帝的时候,又叩了一次头。

    “起来吧,都起来吧,张得安,你这里的人,可不少啊!朕瞧着,怕是有一千多人吧。”杨改革稍稍估算了一下,发现这墙里墙外,到处都是人。

    “谢陛下,回陛下,奴婢这里,已经有一千五百多人了,奴婢得陛下旨意,要尽可能多的招收小太监们入学,也就放开胆子,尽量的多招人进来。”张得安一副笑脸的给皇帝解释着。

    “嗯,干的不错,这股势头,要保持下去,这皇宫大内的太监,最好都进到内书堂里去学习一下就好了。”杨改革恨不得会立刻就培养出十万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四有太监来,这样,自己干什么都有人了。

    张得安汗颜,连声说道:“是,是,是。”心想,这皇帝够疯狂的,全部的太监都来内书堂学习,这也太恐怖了吧,那谁去伺候皇帝后宫们啊?

    “陛下,这如此多人,馆舍怕是不够用了!奴婢招到一千多人,这馆舍也就实在塞不下了,还有这书籍,纸张,笔墨,消耗也是惊人……”张得安又倒起苦水来。

    “校舍不够简单,叫别个地方腾出一些来不就有了吗?朕这皇宫地盘大着呢。这书籍纸张吗,既然消耗得厉害,那就节约点,改用硬笔写小字吧,用毛笔太浪费了。这书籍嘛,朕会想办法的。对了,说到书籍,朕问你,现在可是按照朕的要去,改用进士们的课程了?”

    张得安立刻答道:“回陛下,奴婢绝对是按照陛下的要求改用了进士们的课程的,有,语文,数学,天文,地理,农课……”

    “很好,这个,就要如此做,朕的太监们可不能输给外面的进士啊!进士们能做到的,你们也要做到,进士们做不到的,你们也要能做到,如此,朕脸上才有光,懂吗?”

    张得安又是连连点头称是。

    这太监和文官的战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争得你死我活,前一个战役,魏忠贤带领着太监军团pk文官军团,结果文官军团差不多灭团,还惨遭守尸,被打得稀里哗啦,不过,这一次,皇帝给文官军团们加了buff,给太监军团加了负面buff,结果,太监的老大,魏忠贤被几下搞死了,太监军团又面临着团灭的待遇。

    杨改革参观了一会内书堂,发现,这内书堂里,确实是按照自己说的那些课程教学的,在一间“教室”内,杨改革还看到了一个木制的三角板,木制的尺子。

    “这就是木尺吧。不错。”杨改革拿起那根木制的尺子,看了看,发现这个东西,和自己小学读书时候老师用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又拿起三角板看了看,这东西,应该叫直角三角板,勾三股四弦五定理的最佳实物体现,和后世老师教书时候用的,同样没什么区别。不过,看看背后,却没有黑板,没有分笔。

    张得安说这消耗纸张、笔墨厉害,看来,这粉笔,黑板,要提前登场了,杨改革决定有时间了,把这黑板和粉笔弄出来。

    “回陛下,此物正是直角三角板,可以画出直线,在直线上利用三角板画出一个直角,再用一个直角,就可以画出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张得安一副“学者”的派头,给皇帝讲解这“深奥”的数学知识。张得安为了讨皇帝的欢心,特地“自学”了这些课程,把这其中的数学,倒是学得有模有样了,开始给皇帝玩起“知识渊博”了。

    直角,平行线?杨改革用怪异的目光看着这位太监,我靠,太监也数学,还跟自己说什么直角,平行线,被雷的不轻。

    杨改革用怪异的目光盯着张得安,道:“张得安,没看出,你对这数学,还是蛮有研究的啊!是个人才!”

    “陛下过奖了,陛下过奖了。奴婢为了给陛下办好这内书堂,特地专门钻研过其中的各门课程,对这数学,涉猎的稍微多一点,让陛下见笑了……”张得安得了皇帝的称赞,心中暗爽,不住的谦虚着。

    张得安为啥要努力的学习,恐怕杨改革永远不会知道,因为这内书堂本来就是一个热门的地方,现在加上这皇帝的重视,将有数万太监进来学习,所以,变得炙手可热,不知道多少人走门路,希望谋这内书堂管事太监的位子,张得安日夜难安,想着法子要保住自己的位子,发现,自己要保住位子,除了打点好王承恩这个内廷总管之外,那就是博得皇帝的欢心,这才能把这位子坐得更稳,要博得皇帝的欢心,自然就要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这皇帝最急的是什么?最想的什么?自然就是这新课程了,所以,张得安下了大功夫研究这些新课程,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见皇帝来,立刻拿出来显摆,拿出来博皇帝的欢心了。

    “不错,不错,古人言,活到老,学到老,张得安,朕希望你把这股子势头保持下去,不要让朕失望,给朕教导好这些学生。”杨改革狠狠的夸奖了一回这个会数学的太监,这件事,真的很让杨改革意外。

    “奴婢遵命,奴婢必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张得安欢天喜地的给皇帝保证自己会好好干的,自己押对了筹码,皇帝果然对自己很满意。

    “张得安,朕今天来,是有件事,要布置给你的。”杨改革想起今天来的目的。

    “敢问陛下,是何事要奴婢效劳,陛下只管吩咐就是,奴婢必定把他办得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