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四百三十九章 白杆兵
    “以白杆兵为骨干,组建的野战新军,日后,就没有白杆兵这个说法了,以后就都是新军了……”杨改革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了。

    “……”秦良玉并没说什么,她的白杆兵之所以叫做白杆兵,那是因为除了一根白蜡杆子,她就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她不可能给她的白杆兵装备上马匹,更不可能装备上火枪,大炮,她装备不起,如今,再不靠一根白蜡杆子打仗,不用“白杆兵”这个带着“无奈”的名字,倒也没什么。

    “既然是新军了,那日后的一切,都是按照新军来,待遇,训练,装备,武器,等等,一样不会捺下……,朕对新军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新军的训练也是相当的苦的,这一点,老夫人可能得跟将士们提前打好招呼。”杨改革说道。

    “陛下,白杆兵最不怕的就是苦,他们跟着臣走到京师来,些许苦,能吃得下。”秦良玉倒是听说过新军训练很苦,但是,却不在意,她的白杆兵可是从四川走到京师的,走了半年,要说怕苦,这可能么?

    “不怕苦那就好!新军的饷银是每月三两银子,但是并不是一次发清,一般到士卒手里的只有三成,为一份,另外一成是寄给家里的,还有一份,是由朕这里保管的,将来退伍了,朕再补足一些银钱,好让将士们风风光光的回家,置办几亩地,或者能做得上些小买卖,不至于让将士们年轻的时候为朕卖命,老了一无所有,一无所依,这一点,朕希望老夫人能明白。”杨改革又开始讲解起新军的待遇来。

    秦良玉稍稍的想了下,并没有做太多的考虑,即便只能到手三成,也是不得了的,一个月实打实拿一两银子,如果有这待遇,皇帝要多少兵,她就能从她老家招多少兵,保证个个都是不怕死,敢死战的白杆兵,当然,这话她没说,只是道:“臣明白。”

    “之所以如此办,朕觉得,父母将儿子养那样大也不容易,他们的儿子给朕当兵,为朕效力,卖命,儿子的饷银,薪俸拿出一部分去养老,养家,也是理所当然,仁孝这一点,朕希望朕的将士,个个都不忘记,牢记在心,那种无君无父的人,朕的新军不需要他……”秦良玉没有说什么,但是杨改革还是自顾自的解说起来。

    “臣明白。”秦良玉没说什么,只是在心里想,要说仁孝,她的手下,也不收那种不仁不孝的东西,要是皇帝给她的手下发三成,给家里再发三成,怕有些顾家的人要给家里寄六成去,一个月二两银子,这个价,她敢保证,皇帝要多少合格的白杆兵,就有多少合格的白杆兵,石柱那地方的穷苦,不是京师,不是大地方的人能想到的,别说是死,要他们吃人,他们也愿意,有得十万白杆兵,她就敢说把东虏给推了,何至于皇帝这般费尽心思跟东虏较劲?当然,这也是在心里想想,并不会说出来。

    “训练方面,必须接受新军的统一训练,这个牵涉到统一指挥和作战的问题,东虏一次可以投入数万攻击一个点,一个面,所以,朕希望,全军上下,都接受相同的训练,某个点出现损失,才可以及时的调派增援,才可以迅速的磨合,不至于因为训练参差不齐而出现衔接的问题……”杨改革又说道。

    “臣明报。”这一点,秦良玉倒是明白,她手下的白杆兵之所以是白杆兵,那就是因为受到的训练和别人不同,每次补充兵力,都需要重老家石柱那边补充,一般别处的人,根本不适应白杆兵的打法。

    “说到了训练,新军向来是实弹训练,白杆兵很快就会掌握火枪射击的,至于大炮,朕会配齐必要的大炮,骡马,厢车这些都不是问题,如果白杆兵的适应性强,或者说有必要,朕或许会配战舰也说不准……,有了这些新式的装备,再给白杆兵配上一柄用以拼杀的刺刀,朕想,白杆兵必定会天下无敌的……”说到刺刀,杨改革倒是有些yy了,嘴角不经意的就裂开了些,到如今,还没有合适的钢材大规模的制造刺刀,那种火枪上装备刺刀的想法,还是有些早,不过,凭着白杆兵的勇气和意志,真的给白杆兵装上了火枪和刺刀,杨改革相信,推平野猪皮真的没问题。

    “臣谢陛下!”秦良玉长嘘一口气,皇帝果然是舍得,她的兵之所以叫白杆兵,那就是因为没钱,买不起火枪,更用不起,所以,只能用最廉价的长枪来武装,如今听说不光是武装火枪,大炮,还实弹训练,秦良玉就觉得,一长串的银子不断的从自己的头上飞过,皇帝有钱,果然不是吹的。

    “还有,朕的新军,要求就是每个人都识字,朕的新军,有专门负责教导的先生,不识字的人,不能如新军,即便入了新军,也不能升职,这一点,老夫人务必要跟将士们说清……”杨改革又说道。

    “……”秦良玉早知道新军的这个古怪规矩,全军都得识字,也就是说,一下子,她石柱那穷山恶水之间,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小一万读书识字的人……,秦良玉纵使先前就听说过这个规矩,但是,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看着秦良玉那吃惊和不解的表情,杨改革笑道:“老夫人可是不解为何朕会如此要求?”

    “回陛下,臣确实有些疑惑了。”秦良玉也直说了,皇帝很好说话,也很信任自己,那么,也就没必要太生分。

    “呵呵,其实也简单,新军全军,必须能够理解朕的作战意图,必须能够执行朕的命令,即便是战到最后一人,仍然是新军的一颗种子,仍然能够发芽,重新长成参天大树,所以,识字,就是必须的,其实,朕想的是给每个士卒一个上进的机会,朕希望每个士兵,都能当将军,呵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想当将军,识字就是必须的,朕不想传达作战命令,指令的时候,因为不识字而贻误战机,”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个话,以前对满桂和赵率教说过,现在又对秦良玉说了一遍。

    “臣明白了……”秦良玉对于皇帝的这个说法,蛮赞同的,唯一的就是,全军识字,那得多出多少额外的开支?不是皇帝,谁玩得起?她连装备武器的钱都没有,只能弄根白蜡杆子,那里还有闲钱请先生?笔墨纸油那样不要钱?

    杨改革想了下,又神秘的道:“……其实,朕最核心的意思是,将来将士们退伍了,如果识字,将来在家做个土财主,也不至于被人欺骗,在乡里做个乡绅什么的,也才拿的下,不是么?朕不希望朕的将士一直都是被人瞧不起的穷当兵,朕希望朕的将士给朕卖完了命之后,能有一个好归宿……,呵呵呵,也算是朕的一点心意罢了,这一点,老夫人不要到处说呀……”杨改革笑着说道。当然,这个话也对满桂说过,向全国广大农村安插自己的势力,无疑是一步很大的棋,需要及早的布局了,很多事,都是从这不经意,从小处做起的,慢慢的积累出惊人的结果,厚积薄发,就是这个意思。

    “陛下当真仁慈,将士们必定感恩戴德,拼死为陛下效命……”秦良玉感慨的道,对于皇帝的这个说法,秦良玉不太认同,退伍?老卒可是一只部队里的核心,没有足够多的老卒压阵,新兵根本不能上阵,皇帝居然打着让老卒退伍的想法,当真是“出人意料”,这种想法,或许也只有皇帝能想得出……

    “好了,朕也耽误老夫人不少时辰了,老夫人刚入京,还没来得及休息,朕也就不多说了,反正来日方长,老夫人有不懂的,可以问孙师傅,朕这里也就不罗嗦了……”杨改革准备结束谈话,这次招揽秦良玉和白杆兵,相当的顺利。

    “臣告退……”秦良玉准备告退。

    “且慢,大伴,赏……”杨改革对王承恩说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笑着答应了,然后开始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