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青春小说>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五百三十二章 黄宗羲
    这段三合土的路不是很长,一会就走完了,杨改革又坐回来,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不错,大伴,这种路倒是适合城外,这样,你派人派轻重各种车辆来回的碾压,不要停歇,然后再模拟下雨天的情况,把路面浇湿再来回的碾,看这个路会怎么样,如果出现什么不理想的状况,让内官监的时刻记录下,并分析该如何解决,朕要造路了,应当尽快的把道路上的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尽量的造出好路来。”杨改革试验过了三合土的路,就吩咐王承恩测试道路的各项性能。

    “奴婢遵旨!”王承恩连忙答应道。

    杨改革再次上车准备出发的时候,再次看了看车轮子,还是包铁的,并没什么代替物,也不在意,上了马车,直接就往国子监而去。

    ……

    国子监。

    侍卫林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这个国子监层层的围了起来。

    先是祭拜了孔圣人,然后才去彝伦堂,彝伦堂理论上是皇帝讲学的地方,但实际上,来这里的皇帝不多,来的次数也不多,都属于象征性的,明朝的很多皇帝都是半路出家,这个地方对于很多皇帝来说,显然不受待见。

    彝【yi】伦堂上也安放了宝座,杨改革升了宝座,接受众人的行礼,这次和“教育界”人士的座谈才算正式开始。

    说是皇帝讲学,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联欢”形式的活动,大家也都照顾到皇帝是半路出家,不可能有多高深的学问,故此,倒是先来了个传统项目,由万世师表孔圣人的后代讲一段圣人的言论。

    这次孔圣人的六十三代孙孔贞运讲了一段《大禹谟》。

    也确实如大家预料的那般,皇帝对这种言辞深奥的东西很不喜欢,或者说,一窍不通,光是看皇帝坐在宝座上如“白痴”一般的不知所以就知道了,当然,这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同在彝伦堂听讲的众人,都低着脑袋,当作没看到,或者是摇头低吟,跟着讲课人的思路走。

    杨改革听了一起,觉得没意思,倒是想起了孔圣人的后代在民国的奇葩做法,网上当年传过不少段子,说是某某要当总统了,孔圣人的后代急急忙忙的上劝进书,没过几天,某某人又要当皇帝了,又连忙上劝进书,然后某某又听说要复辟,又连忙上劝进书,然后某某实力比较大,有可能要当老大了,又连忙上劝进书,总之,在那段国家沉沦、民族危亡时日里,做事十足的滑稽,带着这些从后世而来的偏见,杨改革倒是有些不待见这个孔圣人的某某代孙。

    孔圣人的后代将完了,又来了一个倪姓的讲了一些什么卦的,杨改革依旧是没听进去。

    终于,传统项目过去了,该轮到皇帝“讲学”了。

    “咳……”杨改革咳嗽一声。

    彝伦堂的众人都抬头看着皇帝,看这位圣明天子要讲些什么东西,有什么学问要倒出来。

    “……朕听了这样久,倒是偶然间有所思,不知道该如何解……”杨改革也不是没任何准备就来,也给自己准备了些“内容”,不至于自己手忙脚乱。

    “……朕听开仲讲《大禹谟》,就想到一个问题,圣人的学问称之为儒,朕就思量,这儒字,又该如何解呢?圣人将他的学问定为儒学,想必也是有道理的,不知道在场的各位,谁能为朕解惑。”杨改革对于“讲学”这个东西,可真的不敢卖弄,更不好像其他穿越者,盗几首诗词来卖弄,因为这古代的学问,杨改革大多数都是不熟悉,或者不懂,如果要卖弄,在这些“专家”面前,很容易就露馅,更何况,自己是皇帝,也没有卖弄的必要了,既不要功名,又不要名声,就直接开始“联欢”座谈。

    “回禀陛下,臣知道。”林钎作为国子监祭酒,当下就站出来回答道。

    “哦,卿家说说,这儒字,该何解?”杨改革笑问道。

    “回禀陛下,儒,乃是指读书人,孔圣人乃是万世师表,授业解惑,当以儒为字。”林钎说道。

    “嗯。”杨改革点点头,倒是很平淡的回答。

    “……在场的还有其他的理解么?”杨改革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