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乐文学>历史小说>大清武帝 > 第三十二章 清潭血案
    日军攻占了汉城之后,并没有立即北上开始进攻平壤一线。一来他们需要时间,将军队集结。因为按照最开始的和约,日军在朝鲜半岛上的驻军是有限的。二来,日本人也需要时间准备政治攻势,不然西乡辛辛苦苦制造的清潭血案又有什么用处呢?

    在彦州城被攻下的当日,王文韶便接到了电报报道前线告急。他一见,彦州城已经被攻下,自然是知道日本人已经准备好了全面战争。而王文韶本人又是何尝不渴望着日本人打过来呢?日本人占据着半个朝鲜,就好比是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爆炸了,因为半个朝鲜半岛对日本人而言就是一块跳板,他们随时可以从陆地上发动对清朝战争。不需要再想以前一样,跨过靖海。

    尽管王文韶渴望着早日解决掉这个定时炸弹,但是他却也知道日本人不是那么好解决的。更何况,自己的北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北极熊。但是自去年回京述职的时候,他观看了新军的阵容之后,感受到了新军的强大,便更加的坚定早日与日本人开战的想法。他一直在云贵当任总督,中法战争的时候便开始和洋人打交道,是中国朝廷上少有的开化有识之士,他看得出中国若要强国必要变法,而古今中外,变法没有不流血,不战争的。所以内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他希望能够在解决日本人之前,解决掉日本人这个大问题,否则以后必要流血百倍,甚至更多。

    王文韶在接到了前线的战报之后,又详细的了解了日本人进攻彦州城的原因。所以清潭之案,他自然不会忽略。他没有亲自身临其境,但是日本人在这件事情上做的明显太假,他自然知道这几年在边境之上,大都是中队忍让,怎么可能出现杀死日本侨民这种荒唐事,更何况守卫彦州城的宋超和张海他都是有所了解的,一个是性格懦弱,一个死板僵硬。皆都不是惹事嗜杀之人,再加上日本之前的军队调动,王文韶在禀报京城的时候,便在军报上直言,清潭血案与中国无关,皆是日本人自导自演之事,朝廷大可不必在这件事上与日本人扯皮。

    不过清潭血案的真相还是在朝廷之上,争论了一番。主要是汉臣力挺王文韶,认为日本既然已经攻下了彦州城,便是单方面撕破了《甲午和约》,至于所谓的清潭血案更是无稽之谈。所以日本人要么退出彦州城并且赔偿,要么便是大清朝直接对他们宣战。如今已经是兵部左侍郎的丁汝昌甚至直接道:“弹丸小国,屡屡折损天朝威仪,当兵发朝鲜,灭其陆军,再遣一师,自海疆东征其本岛,虏其天皇,献俘阙下。”这番话说的,让光绪神往了许久,当时很快便有人泼下了脏水。

    这些人不用猜,也知道。那便是被荣禄和奕劻这些满臣。他们道,日本侨民被杀是事实,应该好好的核查一番,再行决定是不是应该就和日本宣战。如果真的是朝鲜村民,把日本人给杀了,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和日本开战。更有甚者,认为朝鲜不过是藩属之国,即便是送给日本,当做一个人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种人在前几年或许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他忘记了如今的朝廷之中,站在内阁首相旁边的便是一直不待见日本人的醇亲王。不过三日的时间,那个提出了这个理由的言官,便被翁帝师聪明贬到了西藏任职劝民官。所谓的劝民官,就是教导少数民族耕地造房的官员。

    两边争执不下,谁也不服谁。但是巧妙的是,关于到底是直接宣战还是请泰西诸国调停好好查查清潭血案一事。一直对日本人抱有恶感的醇亲王没有说一句话,而如今贵为内阁首相的李鸿章也是没有说出一句话,依旧在垂帘听政的慈禧也没有说一句话。

    慈禧和李鸿章没有表明态度,因为这件事实在没有必要摆明态度。理由很简单,日本人苦心孤诣搞了这么一回事,不需要他们跳出来,日本人肯定会率先跳出来请泰西诸国从第三方调查此事还他们一个公道。载沣没有表明态度,不是因为他在犹豫此时应不应该和日本人开战,而是他怕自己陷入政治上的被动之中。原因很简单,一旦载沣不同意和日本人开战,那么他之前以着强硬形象而积累的人望便会瞬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一旦载沣同意开战,那么荣禄等人必然就会保举他为武毅军都统,然后领军到朝鲜作战。原因很简单,当初建立武毅军的目的便是为了镇守边疆。不然他一个超一品的王爷如何能够拥有自己的军队。一旦载沣从保定离开,那京畿地区的武卫军便不会再有人可以节制,只要解决掉了北京城中的长顺,那么再来一次政变也是唾手可得之事。

    载沣并不是不可以走,只是不能就这般轻易的离开北京城。起码要在武卫军中军和武卫军都统这两个官职决定之后,武毅军才可以离开。偌大的一个朝廷之内,各怀鬼胎,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站队。

    袁世凯告发光绪失败之后,便被撤掉了直隶按察使和武卫军中军总兵的官职,改任广东省同州镇总兵。职位上没有变化,但是也算是从中央军调到了地方军上。虽然地方军可以吃空饷,日子过得舒服,可是显然这不是野心勃勃的袁世凯所希望的。而荣禄保下了袁世凯,自然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荣禄向慈禧辞掉了直隶总督和武卫军都统一职。当然慈禧自然不会亏待了自己的爱臣。原先慈禧和载沣约好的总理衙门便由了慈禧任命,所以荣禄便担任了内阁总理衙门大臣,这个职位就好比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权力还是很大的。不过没有相对的决策权和军权。当然现在的总理衙门和之前的总理衙门又不一样,之前的总理衙门其实全称是总理诸国事务衙门,主要还是执行外交职能。改换了之后,原来的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便被调职为了礼部尚书,分管外事。

    直隶总督本来准备让戍守边疆数载的王文韶回京担任,哪里知道王文韶死活不愿意回京,大有一副和日本人不死不休的样子,光绪体恤他的忠心,便没有这样要求。而是改任了原来的两江总督,现在担任内阁长官的刘坤一担任。但是最重要的武卫军都统还有武卫中军总兵的人选都没有选定。照理来说,这两个位置作为补偿应该给帝党。但是可怜自戊戌变法以后,朝中帝党的高层或死或关,真正称得上是重臣的不过只有翁帝师一个人。总不能让翁帝师这个老夫子过去吧。不过翁帝师倒是推荐了一个同乡,名曰董鹤翔,任职中军总兵的职位。奈何这个董鹤翔只是一个举子,之前不过只是兵部一个员外郎。大家都不看好这个人选。就连着光绪都没有为这个董鹤翔说过一句话。

    抛出了董鹤翔之外的热门人选便是庆王世子载振。载振原本便是任职武卫左军总兵,右军总兵是原来的淮军将领马玉昆好像之前写了右军总兵是董福祥,记不清了,实在文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太多了。如果是董福祥,就在这里更改一下,董福祥当初在甲午战事之前就是甘肃提督,怎么可能还当回去了。。袁世凯出事之后,武卫中军便是一直在载振的管理之下。如今庆王一系的就准备让载振迁职为中军总兵,而左军总兵则是交给庄亲王内侄玉文。至于武卫军都统,他准备交给兵部尚书,同时也是现在内阁陆军大臣刚毅。但是只能说奕劻实在是太幼稚了。政治这种事情往往都是讲究平衡之道,尤其是武卫军这等一等一的重要军队,更是要讲究平衡,因为只有各方势力达到了均衡,才有可能让皇帝太后对军队执掌的足够彻底,一旦都是一系人员,皇帝太后很容易就被下面的人蒙蔽圣听。

    所以说奕劻如果提出的想法上至提让载振迁为中军总兵,说不准慈禧早就同意了。毕竟中军乃是三军之中最为重要的军马,一军之实力可比左右两军总和。虽然讲究平衡,但是载沣对这支军队是没有任何的希望,毕竟武毅军那边基本上都是他的势力。不过尽管不能插手,不代表载沣就对此毫不在意。相反,一旦武卫军被载沣不信任的人掌握,载沣是不可能放心率领武毅军北上朝鲜抗日的。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怎么会有一个肆意征战的前线呢?

    所以北京城的表面上在因为清潭血案争执不休,实际上,表面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之间相互角逐。

    果然,事情并没有向大家意料之外的方向开始发展。还未等大清向日本大使馆递交问责使书,日本人便恶人先告状。直接说大清政府包庇强盗,屠杀日本侨民。要求满清政府给他们一个交待,交出凶手,取缔伪朝鲜政府,承认李熙王朝的合法性,同时予以金银补偿。光绪看到日本的申诉使书之后,大怒,直接便让奕劻将之驳回。

    于是,日本人当天又递交了一份国书,表示如果清朝不答应条件,日本军队不会退出汉城,同时单方面认定为满清撕毁《甲午和约》,并且对靖海和东海海域所有中国船只视为敌对船只。这份国书几乎与宣战无异,气的光绪把御书房一块上好的砚台都砸掉了。好在了翁同龢劝住了,翁帝师这次算说了点聪明话,他告诉光绪不用理会日本的反应,只要日本人敢打海军,我们就按照国际条例视其为宣战行为。光绪无奈的点点头。

    就在中日为清潭血案的真想针锋相对之时,某国跳出来,赶紧当和事老。英国驻大清大使包克乐表示应该严查此事,消除误会。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中日两国就这般同意了,但是载沣早就通过了白衣社的埋伏在日本的暗探早就知道英国这几年对日本多有援助。于是表示调查团之中,不能只有英国人担任,载沣单方面推荐了德法两国。后来俄国人和美国人也不甘寂寞,加入了其中。

    关于清潭血案实际调查起来,十分明显。那些尸体全部都是枪伤,明显不是打架斗殴而死。而且全庄都被屠杀了,一般的土匪强盗,哪里来的能力。但是日本人很聪明的将这些尸体全部都埋葬了,又以不应该亵渎尸体为理由,拒绝了调查团验尸。这样下去,自然是没有了任何证据。但是英国人本来就不准备找出证据,他们所要做的便是拖时间,让一艘艘满载着武器弹药,或者作战人员的船只从日本本岛赶赴朝鲜,缓兵之计不若是也。

    而日本人随着朝鲜兵力的逐步集结,作战时机的到来,而越发猖狂。在调查团赴朝鲜一个月之后,日本在横滨港扣留了三艘从美国返回的中国商船,并且关押了船只上所有的中国国民。这些船只全部都是属于旅顺船运公司的,他们只是第三方运输公司,船只上的货物全部都是辽东半岛上,美国工厂所需要的机器设备。日本人扣押船只之后,便对船员施以酷刑,让他们承认船只夹带了禁运物品,船员们均不承认,日本人便挨个拷问,拷问之严厉,直接便打死了两名本就患病的中国船船员。本来这件事是没有人知道的,美国货主去检查自己货物的时候,顺带看望了船长,看到了船长眉眼间的黑气,细问之下,才知道了日本人的兽行,随后便告知了清朝政府和美国政府,最后迫于舆论的压力,才释放了那群在日本待了不到一周,却已经骨瘦如柴,满身伤痕的中国船员。

    与此同时,上海《申报》上,又刊登了匿名文章,讲述了一名参与了清潭血案的日本士兵的回忆。这篇来源不一定真实的文章,看上去却是那么的真实,无论是时间,地点,乃至参与的人物姓名都一一点出。揭露了清潭庄血案全部都是由日本人一手策划的,文中写满了这名士兵对自己屠杀自己国民的悔意。而在这份悔意的背后,自然便是日本为了发动战争的丑恶嘴脸。

    《申报》还另外的开设了专门的篇幅,刊登了著名学者梁启超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以及武士道精神的介绍和剖析。这些内容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其中内容观点之新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包括军国主义这种词汇,都是从未有人提过。按照梁启超的论述,日本的军国主义,先害其民,后残中国,最后便是威胁整个世界。文中还不点名的批评了某国,与虎谋皮,与魔鬼交易,为了眼前小利,坑害中国,最后必将是世界之罪人。

    梁启超的这篇文章说是危言耸听也是不为过,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人自然是相信万分,外国人半信半疑。不过只要中国人相信便已经足够了,加之船员事件的恶劣影响,清潭血案的调查久久不下定论,中国国内一时间,群情激奋,自仕林到民间,自乡村到学堂,纷纷要求对日宣战,援助朝鲜同胞。

    当然《申报》所谓的日军回忆录自然是载沣捏造出来,之所以可以写的和真的一样,那是因为随着调查团去的还有载沣埋在其中的神纪营探子,他们不择手段,无论是挖尸体还是拷问日本士兵,无所不干。最终大致的理清了事情的脉络,从而有了这份所谓的回忆录。而梁启超的这篇文章,虽然确实写自其手,但是其思想的源泉还是来自于,某一个午后,载沣和梁启超在醇王府太平别院的一次“不经意”的会谈。